Feeds:
Posts
Comments

Archive for March, 2021

今天早上,我送她去上学。刚走家门,她突然问我:“妈妈,为什么我们走路会有声音?不同的东西,会发出不同的声音?”她用力跺了一下脚,然后接着说,“比如干树叶子,”她一边用手去拨拉树上的干树叶子,“还有小鸟,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的。” “问得好! 这个问题,我也一下不好解答。就是啊,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?为什么有的是音乐,有的是躁音呢?”我本来想回答,这是个物理学的问题,是声波和振动,频率不同,等等。转而一想,还是让她自己寻找答案吧。我便问她:“为什么小提琴上的不同部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,有的沉闷,有的响亮,有时你不好好拉,会发出很难听的噪音。”一路上,我们便在讨论不同的声音。一辆汽车开过,一辆大货车开过。汽油味又转移了讨论的中心,她说,我不喜欢汽车。我说,你不是不喜欢汽车,是不喜欢汽油味。她说,那个不环保,我喜欢单车。我说,电动汽车很受欢迎哦! 回到家,我要先寻找一些有关声音的科普,再去找一些有关汽油的东西,等她回家给她看。看来,爸爸有先见之明,圣诞节礼物买了青少年的小百科的书真是明智。当时觉得他瞎买,他说,她这个年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,我买了这书,就省去了当十万个为什么的答题者,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吧。 想起前几天,看电视新闻,有个手语播音员,她便问为什么她用手语?也牵扯声音和听力的问题。看来,这个问题已经迷惑她很久了。小的时候,她就对声音特别敏感。而且她不仅会模仿不同的声音,而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,比如大象的叫声,猴子的叫声,小鸟的叫声,有些儿歌,她听上一两遍,就能哼出来了。去年,在海边,她一定要让我录她学鸟叫的视频。记得三岁那年,带她去看了一场电影,走出院门,她就会唱那里的歌了,而且那个在我看来,好听又难唱的模拟猫头鹰的声音,她唱得最起劲,也最好听。 养娃的过程,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。有时候,要想让娃看得高,望得远,自己必须要站得更高,才能以身作则。娃都是拷贝大人的。她时时刻刻就像面镜子一样,影影绰绰,你总能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。先是打中英挪三种语言的关于声音的解释,温习一遍,然后搜索一下有关声音的绘本,搜索结果非常失败,因为关键词词义太含糊,辨识度不高。后来,想起在自家的藏书中先挖一下。大海捞针般,翻了下《神奇校车》系列,基本没有。快速浏览四十套本《小小牛顿》,先从亲子手册里找到了两册有关声音的主题。然后,去找到了挪威语Junior leksikon 有关声音的那一章节。 蛮以为,娃会有兴致做手工,了解声音,结果,看完了挪威语的科普,再听我讲完了《小小牛顿》37 里的关于风雨雷电大自然的声音,音乐和人类的发声等,人家根本没兴致做关于乐器的小手工了,直接拿把剪刀要用纸剪个储钱罐。 意外的收获是,认真听了一个中文小故事,而且很认真积极地参与了两个小活动:照图编故事和看图找出常识错误。从小喜欢看图画书,对细节超级敏感,时常能发现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。今天,她说,下雨天,那个女人抱着猫在大街上走不合常理。我问为什么。她说,猫不喜欢水,以前在海边度假时,叔叔家的猫洗澡总是会逃走。

Read Full Post »

其实,不光是陪练小提琴。教育儿女,本质上就是一件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,只不过,有的人放任不管,当个懒人,难得清闲, 有的人乐此不疲,不想伤人伤娃伤己,只好斗智斗勇。我一直觉得,斗智头勇是养育儿女最高的境界。小到吃饭穿衣,入厕,大到上学,念书,交友,工作。虽无意于让子女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路线去走,但是,我们都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,很难不带有社会的偏见和烙印。即使是打着为了子女好的幌子,有时也难免有虚荣的成分。常在江湖走,那有不湿鞋。于是,觉得很有必要写下来。一是为了警醒自己,二是为了提醒他人,还可以留下一份记忆。 自从知道驴不喝水按不下头,就再也不去强按驴头。但是,有时,忍不住了,还是会想去按。想按又不能按,怎么办?全凭老娘机智勇敢,每得逞一次,便沾沾自喜一次,与某人对视,会心一笑。 每周五是原定不练琴的日子,可是某人最近兴致高,依然强烈要求拉,老妈当然心里偷着乐啦,嘴上虽然表现得很勉强:虽然今天是休息日,如果你非常想拉,我也不拦着你,你当然也可以拉,不过不许在其他日子里要求休息日。娃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,当然答应我了。今天是周一,据说是因为昨晚没睡好,有点犯困,所以不想练琴。可是,怎么能逃过老娘的火眼金睛?跟爸爸玩桌游,玩乐高,没有一点困意。 先是威逼利诱:你下午答应妈妈,晚饭后要好好练琴,不能说话不算话嘛!妈妈答应你吃巧克力,如果不给你,你会不会生气? 妈妈拉嘛,我真的不想拉! 好吧!本来在往常,看见毛绒玩具猫在地上,碰上更年期,早就爆了:整天不收拾,到处所扔!可是,老娘眼尖,突然灵机一动:她不是一直很喜欢《桌上坐着两着猫》的儿歌吗?我开始唱这儿歌,我一开头,爸爸开玩笑,这不是就一只猫吗?娃马上就接上了:我房间里还有一只粉色的猫。爸爸,我去拿来,你来演。我拉小提琴,妈妈当观众。娃兴高彩烈地去拿来粉猫,然后去取来小提琴。啊!老娘心里一阵惊喜:还是孩子啊!这么容易就上当了!更出乎意料的是,拉完了猫,还要给爸爸惊喜,拉加沃特二,跟我商量:妈妈,我让爸爸误以为我要拉加沃特一。然后,妈妈趁机还让她又练习了一遍需要练的曲子。天啊!她专注投入地拉出来的声音,那么好听!老娘真的每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, 我也故意学娃,在她耳边低语:你知道吗?秘诀就是你很专注!我感觉音符仿佛从你的大脑里欢快地飞出来一样!太棒了!

Read Full Post »